返回第141章 布置阵地  涂抹记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别尔金看到索科夫回来时,居然带回来一门反坦克炮,甚至还有反坦克手雷和反坦克地雷,不由喜出望外,连说:“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些反坦克武器,德国人就算来再多的坦克,我们也不用担心了。” 但索科夫却泼了他一盆冷水:“副营长同志,我们能获得的反坦克武器就只有这么多,用完了,可就没有了。” “什么,就只有这么多?”别尔金看到战士们正从车厢往外搬的木箱,有些失望地说:“这未免也太少了点吧,如果德国人只有四五辆坦克,还勉强能对付;超过十辆的话,我们还是只能让战士抱着集束手榴弹,去和敌人的坦克来个同归于尽。” “副营长同志,把工兵排和炮兵排的两位排长叫上,”为了合理地使用这批反坦克武器,索科夫决定带人亲自去考虑一下地形:“我们去看看地形。” 工兵排长瓦夏中尉和炮兵排长波罗琴科少尉,就在现场指挥战士们卸车,听说营长有事情找自己,立即就跑了过来。索科夫见两人来到后,冲他们一摆头,说道:“你们两个跟我到高地的西面去看看,我打算在那里建立一个反坦克阵地,免得敌人的坦克再绕过来。” 众人来到西坡,索科夫用手指着不远处的简易公路,问两位排长:“两位排长同志,假如德军想再次沿着这条公路,迂回到我们的高地后方,你们打算如何运用现有的反坦克武器,来对付他们啊?” 两位排长对视一眼后,由索科夫相对熟悉的瓦夏中尉率先发言。他指着远处公路上那辆被击毁的坦克,对索科夫说道:“营长同志,那辆坦克堵住了道路,其余的坦克想通过的话,只能从两侧绕过去,我们可以在那辆坦克的四周埋上地雷,敌人只要一绕道,就肯定会挨炸。” “炮兵排长,”索科夫听瓦夏说完后,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扭头问波罗琴科少尉:“你又打算如何部署炮兵阵地呢?” 波罗琴科朝四周看了看,随后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弹坑说道:“营长同志,我打算在这里建立反坦克阵地,等德军的坦克一进入射程,我们就开炮,把它们打个稀巴烂。” 索科夫又转向别尔金问道:“副营长同志,你觉得他们两人的部署,怎么样?”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反坦克地雷,和五门以上的反坦克炮,”听到索科夫的提问,别尔金若有所思地说道:“两位排长的方案,是非常合适的。” 索科夫听出了别尔金的画外之音,便笑着说:“副营长同志,也就是说,你不完全同意他们的方案。” “没错,我觉得他们的方案,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别尔金点了点头,便向众人解释他反对的理由:“比如说在那辆被炸毁的坦克周围埋雷,也许真的能炸毁一两辆敌人的坦克,但敌人吃了亏之后,一定会派工兵来排雷。虽说我们脚下的地方,能建立机枪阵地,用机枪火力杀伤那些工兵,但德军的坦克炮火,同样可以轻易地我们的机枪阵地。”瓦夏听到别尔金的点评,不禁点了点头,觉得副营长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别尔金接着又说:“还有,反坦克炮阵地设在这里,固然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坦克。但我们只有一门炮,摧毁了前头坦克后,阵地同样会遭到了敌人的炮火覆盖……” 波罗琴科听别尔金说完后,虚心地向他请教说:“副营长同志,既然您能发现我们所存在的问题,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些问题,使我们的防御变得更加完善呢?” 对于波罗琴科的这个问题,别尔金苦笑着说:“我只能发现问题,至于怎么解决问题,你们还是问营长吧,我想他早就心中有数了。” 两位排长和别尔金谈论自己看法时,索科夫的脑子里就在考虑,该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个地形,避免和德军打消耗战。此刻见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他便知道该自己发言了。 他轻轻地咳嗽一声,说道:“要想守住这条公路,不让敌人的坦克冲到高地的后面来,必须采用灵活的防御战术。”他用手指着波罗琴科想建立射击位置的弹坑说,“虽说我们只有一门反坦克炮,但必须要准备三到四个发射点,打两炮就换一个地方,使敌人搞不清我们的实力。另外,在真正的射击阵地附近,再布置几个假阵地,用木板和木头伪装成火炮的样子,以吸引敌人坦克炮火。” 波罗琴科少尉听到别尔金这么说,顿时眼前一亮,连说:“太好了,营长同志,你的这个办法真是太好了。德国人看到我们的反坦克炮在不同的位置开火,肯定会以为在阵地上有很多的火炮,这样他们就不能集中火力攻击一点了。” 索科夫转身面向着瓦夏接着说:“至于反坦克雷的埋设地点,除了在那辆被炸毁的坦克周围外,你们还可以考虑在公路的南面布置两颗雷。这样德军坦克沿着公路开过来时,就会触雷爆炸。然后后面的坦克就会停下,让工兵来清理地雷,这个时候,波罗琴科少尉所指挥的反坦克炮,就可以对停在公路上的坦克进行射击,以增加命中率。” “两位排长同志们,你们都听到了吧。”别尔金等索科夫说完后,喜形于色地对两位排长说:“营长同志对这里的防御部署,考虑得有多么全面。依我看,敌人在这里不损失七八辆坦克,是无法通过这里的。” 索科夫朝公路的北面看了一眼,心里暗想:“就算德军的坦克,冲破了反坦克炮的拦截,通过了雷区,到达了高地的北面,也没啥可担心的。配备了反坦克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