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两条 , 是宗室分封子孙三世后 、 由朝廷收回爵禄 , 与奖励军功 。
前者 , 废除了楚国实行数百年的世卿世禄制 , 宗室子孙在三代之后将被裤夺爵位封地 , 如此一来 , 他们的封地与军队将尽数归于朝廷 , 再无实力干涉君王权威 。
后者 , 则通过军功制度 , 为朝廷选拔出新的官爵 , 在他们能与旧贵族抗衡的同时 , 又因 「 三世而爵终 “ 的制度 , 无法形成新的世袭权贵势力 。
这一赵变法若能成功 , 楚国君王将彻底摆脱宗室的影响力 , 真正收举国之权为自己所用 , 可惜 , 随着五年后楚悼王的去世 、 吴起被愤怒的宗室射杀 , 楚国变法无疾
后来 , 左徒屈原再次提出变法 , 却因 “ 推行法制 、 打破世卿 、 树立君威 “ 的变内容 , 被景昭家族联合其他宗室全力打压 , 落得个贬黜投河的下场 …
楚王负刍比谁都清楚 , 若要彻底铲除宗室势力 , 他只能等 , 等一个让楚国再次问鼎中原的时机 , 届时 , 自己若能亲征北上让项燕夺回被秦国占领的城池 、 率楚人还于旧都 、 将燕齐吞并 、 与秦国展开最后的对决并获胜 , 那他的君王威望 , 必将超越庄王 , 成为所有国人仰慕之君 !
到了那时 , 只需他振臂一呼 , 朝堂之上 、 行阵之间 , 必会涌出无数楚王的拥趸 , 自发地为他除去宗室族长 、 收缴宗室土地兵器与财富 , 待天下尽归楚国之时 , 便是废分封而改行郡县之日 !
是以 , 项燕这番话非但并未惹怒楚王 , 反而让他心头涌起一阵狂喜 : 项燕忠心的果然是寡人 , 而非宗室 !
项燕盛怒之时说出这话 , 心头不是没有后悔的 , 因为这殿中奴仆 , 不见得尽是忠于君王之人 。
但当他看着君王频频朝殿外观望的卑微姿态 , 心头又涌起一阵难言的酸涩 : B
国本是世间人口最多 、 地域最广之国 , 可我王堂堂一国之君 , 竟被宗室压制成这副模样 …
何其可怜可悲 !
于是 , 他再次耐下性子 , 细细为楚王分析改田垄之法带来的弊端 , 息切道 , “ 王上 , 若植株过密导致欠收甚至颗粒无收 , 我楚国来年便会迎来大片饥荒之地 , 国中必会生乱啊 … 再者 , 令尹若果真认定他这计策有用 , 可愿先在昭氏封地试行 ? 若来年秋收之时 , 这半尺间距之植株 , 产量高于平常间距之植株 , 您再下令推广不迟啊 …“
楚王这下看忠心耿耿的项燕 , 真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 遂满口应道 , “ 爱卿言之有理 , 寡人必依言而行 1“
如此一来 , 项燕总算放下心头巨石告退离去 , 但屈景昭三族各自安插的人手 ,
很快便传回了今日殿中之事 , 昭让等人对项燕的 “ 改分封变法 “ 之言怒不可遏 , 若非想到 , 北边还有个强大的秦国需要对方率军抵抗 , 恐怕当日便派人将他暗杀了一一对楚国王室而言 , 睿杀君王大臣嫔妃实乃 「 传统美德 “。
但昭让岂肯咽下这口气 ? 他当院便进宫寻楚王 , 劝对方速速下诏 。
正左拥右抱寻欢作乐的楚王 , 早将项燕的苦苦劝告忘到了九霄云外 , 为早些将昭让打发走 , 他当场便吩咐人下诏 : 楚国官田全部在春耕前 , 按半尺之田垄间距耕犁修整 !
至于归宗室贵族们的封地私田 , 楚王只庞虚在诏令中写了一句 “ 私田若有欲改耕作之法者 , 随其自便 「, 反正那些私田税收又落不到他口袋之中 , 他才懒得耗费心思个劝服 。
按理说 , 既然是昭让提出这法子 , 本该让昭氏封地跟随朝廷步伐的 , 但在族中长辈的劝阻下 , 他只得决定 : 待朝廷按此法播种 , 来年秋收观其产量后 , 映氏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追随 。
实则 , 楚国许多贵族皆是这般愚的 , 他们虽不懂亦不屑询问农耕之法 , 但家族多年显赫不衰的谨慎 , 促使他们选择走一条更熟悉稳妥的道路 。
而在得到讯息后 , 便第一时间派人询问农者的景屈两族 , 虽已察觉此事恐将令楚国粮食大为减产 , 却并未适时站出来阻拦君王一一在楚国 , 三足鼎力抗衡的局面 ,
已维持得太久了 , 久到他们迫不及待想亲眼看着昭氏一族因犯下大错 、 触举国之大怨而覆灭 !
总归 , 他们只不过想借昭让之愚蠢 , 顺手为自己除去一个强劲的对手罢了 , 至于那些官田与他们何干 ? 因粮食减产而饿死的贱民 , 又与他们何干 ? 按此愚蠢之法种地 , 减的可不是景屈两族封地之粮食 !
而痛心疾首的项燕 , 见出尔反尔的君王诏书已下 , 此糊涂大事已成定局 , 只得命家臣即刻将君王数年赏赐的黄金珠玉 , 全去城中粮铺置换成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