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缓兵之计  酸汤包谷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乾清宫出来后。

秦振兴去了位于皇城之外,东侧的文渊阁。

文渊阁原本是皇家藏书之地,后因内阁的成立,改址搬出了皇城,新建于皇城东侧。

邻靠皇城,道通六部衙门。

作用也不再只是藏书,兼具内阁办公议事之用。

宫廷动乱之后,内阁虽然不再像之前一样一手遮天,但权利依旧是极大的。

因此,兵部的奏报,秦振兴除了要跟皇上汇报,还要向内阁通报。

对于吐蕃东胡的入侵,还有民间的暴乱,四位内阁大学士,心里都是有数的。

听秦振兴说完,直接摆摆手,让秦振兴回去了。

“容下官告辞之前多说一句,四位阁老,务必要以社稷为重,天下黎民为重!”

秦振兴劝诫道。

一听这话,刘元直不乐意了,一脸的不耐烦。

“天下大事该如何处置,上有皇上决断,下有我们拿主意,用不着你操心!”

“回去歇着吧!”

因为秦振兴有李家帮的背景,所以仕子派一向都是不待见他的。

而因为秦振兴并不是完全听自己的话去做事,李无极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

秦振兴的提议他不表态支持,刘元直驳斥秦振兴,他也只是默默的看着。

“下官告退!”

见四位阁老,还是没有丝毫改变,秦振兴在心

里直叹气,拱手告辞。

秦振兴退下后,四位内阁大学士,相看两生厌。

刘元直拉着裴中正和欧阳弘厚到了一边去议事,把李无极晾到了一边。

“吐蕃东胡欺我太甚,就连高丽小邦,也敢犯我大夏疆土。”

“这样下去可不行,皇上不高兴,天下百姓也深受其害。”

最终,他们达成了一致,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再进一步侵犯大夏疆土。

可虽然他们达成了一致,但距离实施下去,还是有差距的。

“圣旨到!”

正在这时,孙有福带着圣旨来到了文渊阁。

四位大学士来到门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线战事不利,朕心忧急,特进行了人事调整,望内阁遵循照办!”

“不然,朕会很不开心!”

宣读完圣旨,孙有福将一份人事变动名单交到了内阁手里。

当年,先帝为了防止各地将领拥兵自重,相互勾结,所以采取了交叉安排的策略。

比如,这个城池的驻军将领是李家帮的人,那旁边城池的驻军,就安排中间派和仕子派的将领去管理。

这种交叉安排,虽杜绝了相互勾结,拥兵自重的情况出现,但也为日后的党争,互相掣肘埋下了伏笔。

江山的人事变动,主要就是战区调整。

将一整个战区的

将领,都换成是一个派系的。

这样,起码能避免互相掣肘内耗的情况出现。

缓解前线不断溃败的败势。

对此,四位阁老都是赞成且准许的。

他们不傻,很清楚的知道,前线溃败的一大原因,就是将领之间离心离德,互相使绊子。

照这样下去,大夏朝可就要亡国灭种了。

他们早之前,其实就有人事变更的心了,但双方积怨如此之深,既不好放下身段主动开口,又怕开了口对方也不答应。

江山,正好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

给了双方台阶下。

让他们能正大光明的按照旨意,去安排人事变更。

接下圣旨后,四位阁老就马不停蹄的去写信安排了。

……

乾清宫。

写完圣旨后,江山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他知道,虽然这次进行了人事变更后,能缓解一下内耗,和前线将领官员之间的互相掣肘。

但想要挡住吐蕃和东胡的入侵,还得是靠他才行。

人事变更,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皇上,礼部来报,高丽王室想进宫面圣,请皇上给个批复。”

小太监走了进来,向江山汇报。

高丽发生叛乱,秦振兴已经汇报过了,王室想进宫面圣,想都不要想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想搬救兵,杀回高丽,铲除逆党重新

掌权。

作为宗主国,大夏朝当然是有必要,帮一帮自己的小弟的,可眼下,大夏朝自己的问题都一大堆,那里有余力帮小弟呢。

可人家毕竟是王室,对大夏也是忠心耿耿,年年进贡。

多少也是要给点面子的。

“安排他们晚上,共进宴席吧。”

“西所的房间不是都空着吗,整理几间房间出来,留给他们住宿。”

一般情况是,外邦官员使臣,都是由礼部接待,安排食宿的。

一般都是住客栈。

安排在皇城内住下,那是超规格的待遇了。

主要表现的,就是一个重视。

“去办吧。”

“是!”

小太监退下后。

江山去了坤宁宫。

李清澜被软禁之后,也无心再干涉宫廷之事了,难得的悠闲放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