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冯承乾竭力反对,但是俾斯麦依然按部就班的与奥匈帝国、意大利进行谈判。 回顾之前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发生的事情,冯承乾认识到,他做的事情对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大同盟集团毫无帮助,因为在一八八八年之前,德俄在经济上就已决裂,法俄结成军事同盟势在必行,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选择,只能跟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结盟,形成轴心国集团。为了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国借轴心国集团独霸欧陆,英国的外交政策肯定会出现一百八十度转向,与法俄联手对抗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终与法俄形成协约国集团。 如果冯承乾来到的时间是一八八零年、哪怕是一八八五年,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欧洲大陆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佳最佳结盟对象不是孱弱的奥匈帝国、也不是不可靠的意大利,而是东面的沙俄帝国。 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沙皇俄国并无严重矛盾。 德俄关系急转直下,既有俄国的内部因素,也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内部因素。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因素更加突出一些,而且根源就在宰相俾斯麦身上。 严格说来,应该是俾斯麦代表的容克贵族利益集团。 在统一北德的战争中,普鲁士的容克贵族集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之后,容克贵族集团控制了帝国上层,决定了帝国的基本政策,成为拖累帝国的主要因素。 要知道,容克贵族集团的基础是农场庄园,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 在工业化时代,容克贵族集团对帝国毫无帮助。 俾斯麦不是不清楚这一点,而是没有办法改变,因为他本人就是容克贵族,拥用面积广阔的土地。 结果就是,在普法战争后,俾斯麦推行的经济政策以保护地主阶层为主。 这也正是德俄矛盾的根源。 沙皇俄国本来就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制帝国,还是农产品输出大国,俾斯麦出台保护农业的政策,等于动了俄国大地主的蛋糕。 虽然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一些开明的容克贵族已经转向工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利益集团,积极支持工业发展,成为工业利益集团,但是俾斯麦留下的祸根并没彻底消除,德俄关系已经无法弥合。 在一八八八年,德俄就已彻底决裂。 想明白这些,冯承乾也就释然了。 战争阴云已经出现,那该做些什么呢? 与腓特烈三世谈过之后,冯承乾花了好几天时间,把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前后仔细思索了一遍。 立即与英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 除非冯承乾想死得早一些,或者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毁在腓特烈三世手上,不然绝对不能这么做。 设法与英国改善关系? 冯承乾很想这么做,可是他知道,俾斯麦与瓦德西竭力主张与奥、意结盟,腓特烈三世也不能反对,因此与英国改善关系并无实际意义,只要德奥意形成轴心国集团,英国就会加入法俄阵营。 争取其他盟国? 放眼全世界,值得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取的国家只剩下两个,一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二是远东的日本。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这两个国家很快就会发展壮大。 从本质上讲,美国与日本都是新兴工业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即需要海外市场来发展本国工业。因为本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还需要获取海外资源产地。 也就是说,美国与日本跟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也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不等于有同盟基础。 美国地大物博,正在积极开发西部地区,本国的资源与市场就足以支持工业发展,暂时不需要海外殖民地。就算在十年之后,美国需要海外殖民地,也会着眼于美洲大陆,与英法没有直接冲突。 日本的国力还非常弱小,短期内最多称霸远东,不足以对欧洲局势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站在风口浪尖上,美日等新兴国家更愿意看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去挑战英国,而不是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去挑战英国,从而在新老帝国生死较量之后坐收渔利。 显然,美国与日本都靠不住。 从感情上讲,冯承乾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日本结盟。 没有其他可以争取的盟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只能依靠两个不那么可靠的盟友。 冯承乾有一个很直接的想法,即在欧洲大陆上,德军所向披靡,法俄联手都不一定打得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加上一个英国,也很难占到便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死穴是没有多少人重视的海洋。 如果能在海洋战场上取胜,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也将因此改变! 想明白后,冯承乾认识到,他要尽量提高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海洋战场上的胜算,为帝国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 当然,这并不等于与英国进行造舰比赛。 如果仅仅比拼谁建造的战舰多,那么德意志第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