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  忧郁笑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燧发枪的哑火率和燧石有莫大的关系。

每次战役之前,军官们都会提醒士兵:

“换一块好的燧石,莫要上了战场哑火。”

每个火枪兵都随身携带2到3块燧石,方便随时替换。

总之,马鞍山在李氏工业版图的地位无可比拟。人手,物资源源不断而来。

南边的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都已经被李家军攻陷。

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屏障!

此时的皖南地区,清军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了。

安徽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帝国版图腹心,军事地位不高。因而没有驻防八旗,整个省仅有1万多绿营兵力。

皖南区域一共4个营。

这4个营的大部分兵力还被明亮征调,在板桥之战当中全军覆没。

此时除了池州府城还有千余绿营兵防御之外。

整个皖南都处于极度的空虚状态,只要一两个营就可以摧枯拉朽。

……

李郁听取了斥候的汇报后,既喜又忧。

喜的是,地盘又扩大了。忧的是,兵力被摊薄了。

“义父,募兵吧?”李小五说道。

“我正在琢磨此事。”

见义父沉思,李小五猜到了几分,询问道:

“义父,可是为兵源担忧?”

“是啊。江南百姓视从军为洪水猛兽,做佃户都不愿当兵。淮西汉子倒是愿意,可如今李家军序列中皖人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6成。再增加怕是要留下隐患。现在我可以用饷银和军规笼络住他们,可一旦他们成长为了我军的中坚力量,就会拥有自己的想法了。届时,除了北伐和从龙之功,我想不到什么可以稳稳驾驭他们的。”

李小五默然,突然说道:

“参谋本部。”

……

林淮生来了,他亦有相同的顾虑。

汇报道:

“第一军团补充了2个营的淮西兵源,战场表现很不错。”

“虽是新兵,可大多骁勇善战,悍不畏死。打进江宁时,其中一个营进攻速度奇快,从定淮门一口气杀穿全城,伤亡率也是全军团最高的。”

“哦对了,这是立功名单。”

李郁接过瞅了一眼,一半是淮西兵。

按照事先制定的赏罚措施:一口气要升任9个副队长,4个队长,还有2个营指挥使。

“主公?”

“照办,我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朝令夕改的正治是走不远的。”

“遵命。”

“赏银、抚恤都发了吗?”

“按照主公的吩咐,在每营文书的见证下,发到了士兵的手中。”

“反响如何?”

“欣喜若狂,欢呼主公万岁。”

……

李郁笑了笑,又叮嘱道:

“第一军团预计会驻扎江宁很长一段时间。军营要和民宅区域分开,尽量做到泾渭分明,不得有来往。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纯洁!”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

李小五提醒道:

“那他们拿了赏银,总是要花的。总不能~”

这句话提醒了李郁,他立即抽出一张纸,写了百余字的简要措施——《关于做好李家军营区经济的若干想法》。

自己出资在营区里开设店铺,涵盖吃饭、喝酒、喝茶听评书、澡堂、日用杂货等行业,定价略低于市场价。

从当地百姓中雇佣伙计,注意身家清白。只拿固定工钱,不和业绩挂钩。宣传署派出的说书先生,注意引导。

如此一来,一箭双雕。

既回笼了部分军饷,又阻隔了军队和地方过多接触,腐蚀战斗力。

“来人。”

“将此信交给胡师爷,让他牵头办理,特批经费1500两,在江宁城试点。”

……

“淮生,你趁着最近这段时间,在江宁募兵1000人。我想经历了围城期间奸商和清廷的摧残,江宁或许会有一些人愿意从军。”

“遵命。”

林淮生走了,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第一军团经历了常州战役,江宁战役,板桥战役,好不容易有个缓缓的机会,正好补充伤亡缺口,厉兵秣马。

火炮火枪修缮维护,士兵们养精蓄锐。

炎炎夏日,即使是本地人都觉得疲惫,何况是北方来的清军呢。

扬州府仪征,江北大营连绵10里。

在烈日之下,军旗一动不动,死气沉沉。

兵丁们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躲在树荫下,太阳下山前后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集体下长江纳凉,顺便洗去臭汗。

然后才有胃口吃点东西。

……

乾隆四十一年的夏末,异常闷热。

陕甘绿营兵连吃油泼面都提不起精神了,可见战斗力是真的下滑严重。

海兰察巡视大营后,默默的给乾隆上密折。

他是文盲,只口述,自有军中文书代笔:

“奴才海兰察冒死上奏,扬州暑热难耐,在八月半之前都不宜用兵。土尔扈特、土谢图汗骑兵乃北方劲旅,或可晚至。以免人马染病,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