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显的,不担心被欺负,可以放心挣钱。
凡是三教九流来故意找茬,一般都会意外死亡。
物理布道!
……
“拜见圣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洪圣帝对于石益开还是满意的,因为他很有诚意。身为皖北豪强人士,隔着大老远的却愿意奉自己为共主。
“皖北的形势,如今好吗?”
“1000弟兄,蓄势待发。”
“石兄弟,一旦起事后准备向何处发展?”
“臣想向南打,打到长江,就能和圣国互通来往了。”
“好,你是个有大局观的人。”
“谢圣帝。”
实际上,往南打除了长江方便联系之外,还有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皖北平原一望无垠,怕是扛不住清军骑兵的反复冲杀,而南边就不一样了,可以钻进大别山。
……
造反是个高风险的事,不能光考虑胜利,不考虑失败。
一般来说,失败的概率极大,超过九成九。
皖北民风彪悍,历朝历代,都属于知名创业区。
石氏是当地大族,练武风气浓厚。家族中男丁,皆擅长骑马刀枪,在当地名声显赫,同时也是当地“顺刀会”的首领人物。
知县虽有提防监视,却也不愿过多得罪。
洪圣帝赏赐下了2000两金子,其余再也没有了。
石益开虽略有失望,也坦然接受了,暂且留在军中,仔细观察战况。
而宋堂堂主,宋青城却在圣帝面前,痛骂李郁无耻、心黑、丝毫不把本教放在眼里。
洪圣帝虽不喜,却也只能敷衍道:
“眼下还不能和那厮撕破脸,你就不必再去了。”
“朕会另派他人去江南,挖他的墙角,许以金帛女子争取他手下工匠。他给工匠发多少工钱,朕给十倍。”
……
江南,
镇江府丹阳城外,来了一支军队。
乃是胡之晃率领江南提标的兵,一路西进,终于抵达了朝廷的地盘。
军中还有一些仓皇逃出的文官、士绅。
其中官职最高的就是江苏布政使朱珪,只不过很快就被两江总督李侍尧召了过去,宣读了贬官的圣旨。
令他立即收拾行装南下,去广东南海县赴任。
朱珪倒是坦然,如此处置已经是格外厚恩了。
在大清朝做官,起起伏伏很正常。所以李侍尧也没有过多刁难他,反而询问了许多关于江南的事。
“朱大人,提标可用否?”
“制台,下官建议谨慎使用。”
“嗯?何意?”
朱珪连忙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又强调道:
“虽然胡之晃确实是重挫了贼兵先锋,但下官还是不敢放下戒备。”
“嗯,是得防着点。”
于是,李侍尧就顺手下了一道调令。
胡之晃部不得进入丹阳城。
而是全师拔营至燕子矶渡江,驻扎到江北浦口的汤泉镇,清剿周边蠢蠢欲动的教匪。
两江总督,管江苏、安徽、江西三个省的军务。
白莲一闹事,许多反清势力就跟着不稳。因为,白莲是他们的老祖宗。
在苏皖边界,目前有几百人的教匪出没。
……
胡之晃接到总督府军令,心里一凉,但还是痛快的当天拔营。
途中,有江宁八旗的马队监视。
直到看着他麾下人马在燕子矶登船,才缓缓离去。
望着涛涛江水,他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原本,李郁是希望他混入江宁城做内应的。
一支2000人规模,战斗力不错的绿营兵,江宁城防肯定用得着。
如此大费周折安置自己,
说明李侍尧虽然对他不太放心,却也想用他这支兵。
而很快,总督府就派来了两员参将,名义上归他节制,实际暗中监督。
所需粮草,由江浦县解决。军饷,由总督府定期发放。
如此,就不怕他掀起浪花。
……
胡之晃只能暂时忘记自己的反贼身份,专心的当起了绿营将官。
以(江浦县)温泉镇为中心,在四周反复的清剿。
这一支教匪的名号叫红莲教,不知和白莲之间的辈分是怎么算的,总之是一脉相承。
在经历了大小6次清剿战斗后,总督府派来的两个参将也基本放下了戒心。
甚至在酒后,还公开表达了对老胡的同情。
毕竟,他们都是亲眼目睹了这位上官指挥作战的英姿。有勇有谋,十分忠诚。
光是砍下来的首级,就有300余级。
汤泉镇周边百里,教匪销声匿迹。
胡之晃也俨然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人物,士绅商贾纷纷结交。
恰逢乱世,绿营将官的地位水涨船高。
慢慢的,他的兵甚至开始为商队保驾护航,捞取外快。
就连江浦知县,都对他颇为赏识。称赞他练兵有方,骁勇善战,实乃武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