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察觉到关键要素的唐太宗李世民将目光投向史官, 此前天幕所播放的历朝历代之事,都被他授意史官事无巨细记载下来。
而这曾被仙随口提及的“安史之乱”,可是让李世民印象深刻, 惦记了许久。
未曾辜负他的期待,史官翻出记载——那是盘点《战神皇帝·赵匡胤篇》时,仙寥寥数语为大唐君臣勾勒的可怕未来,一场令大唐盛转衰、江河日下的灾难!
唐太宗李世民在记忆中扒拉出了关键词:“唐玄宗天宝年”, 神情顿时变冷肃。
他的目光一不格在水镜上。
——当初他不知这可恨的唐玄宗究竟是他的几代子孙, 如今可总算知晓答案了。
平行时空的女帝武则天同样目光炯炯。
历史已经告诉她, 最后她的选择是将皇位归还于李氏, 那唐玄宗必是她的子孙,此若是还未出世也就罢了,倘若已经出世,就等着来她这位长辈的“关怀”吧!
镜中云雾飘飞, 神圣而浩大的编钟声响彻不停,仿佛牵引着们步入历史长河, 一路向上追溯,踏入已化烟尘的大唐王朝。
【华夏历史上, 有这样一个王朝。它最鼎盛之时, 文明之光照耀整个世界, 彪炳的武功与璀璨的文治同时存在。直到千百年后,西方国家随处可见的“唐街”仍印刻着来那早已消逝的古老王朝的痕迹。】
【——这就是如梦似幻的唐王朝。】
【从玄武之变开始,唐太宗李世民为大唐的后继之君开创了一个特别的传统。从此残酷血腥的宫廷政变在李唐王室屡见不鲜,除了李治这样极少数捡漏的“幸运儿”, 几乎每一任大唐天子都是历经血雨腥风, 从一群竞争者中杀出来的物。】
【公元712年,作为又一届大逃杀胜利者, 于父亲主退位,兄长拱手相让,二十七岁的李隆基登上了大唐天子之位。解决掉碍事的姑姑太平公主后,彻底坐稳皇位的他成为了大唐王朝新的掌舵者。】
【此时,大唐王朝这艘巨舰历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二圣”,这位掌舵者的把持,正如日中天。明亮的光辉从东方大地照耀向已知的部世界。】
【而这光辉之下,同样伴随着王朝日久而不可避免滋生的弊端以及潜藏的隐患——外有壮大的吐蕃等异族小邦虎视眈眈,内有彼此争斗不休的各方利益集团,伴随着时而腐朽的府兵制已经摇摇欲坠,皇室残酷血腥的斗争留下的影响尚未平息。】
【是革除弊端,带领大唐攀登新的高峰,还是任阴影中的隐患不断扩散,如日中天的太阳就此坠落,看李隆基的了。】
“嗯?”唐太宗李世民再度要素察觉。
“——唐高宗李治?捡漏???”
他将重要关键词重重念了一遍。
……我大唐的未来天子难道不是承乾吗?
此时,李治还未出生,这个陌生的名字让唐太宗意识到己未来还会有一个嫡子,并且这个嫡子将会捡漏继承皇位,还与其皇后并称二圣。此外,带给他最大的震撼与困惑便是:太子李承乾竟不曾登基?!
尽管尚且年幼,但已经懂很多的太子李承乾同样意识到这一点,脸色变惨。
泪花在他通红的眼睛里打转。
“阿耶,不要我了吗?”
而李世民还在呆滞中久久回不过神。
残酷血腥的宫廷政变屡见不鲜,每一任大唐天子都要经历厮杀?仙的话在李世民脑海中来回回荡,仿佛一记又一记重锤。
……难道朕的儿子将来也要经历同室操戈,两个嫡子都没了才让幼子以捡漏?
这样的未来只是想想就让他难以接受。
——而未来的他又要怀着怎样的情才眼睁睁看着亲生儿子反目成仇彼此厮杀?难道这便是他当初弑兄杀弟的惩罚吗?从未后悔过的李世民这一刻有些后悔了。
越想越深,李世民中大恸,源源不断的哀痛在他胸膛涌。他再也忍不住一把抱起泪汪汪的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
见状,原本知惊变而难以接受的长孙皇后竟哭笑不。她收拾好情,温柔地安抚这父子:“好了,事情尚未发生。仙既已预警,便从今日起防微杜渐罢。”
“观音婢所言甚是,是朕想岔了。”
李世民瞬支棱起来。
——下一代的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把“兄友弟恭”和“手足情深”写成祖训,最好是刻进子孙后代DNA里!
在长孙皇后的安抚下,李世民总算从儿子们相残杀的噩梦中平复了情,后他才想起这一期盘点的主题——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