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 乾隆 学生最爱的诗人 飞雪  墨尔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有葬在父亲雍正的西陵。可以看得出来,他有多喜欢祖父。不过雍正对乾隆也不差,康熙朝九子夺嫡的事情都被拍成电视剧了,“兄友弟恭”的情况时有发生。雍正寻思着这样不行啊,不能让儿子也重蹈覆辙,于是秘密立储。虽然是秘密,但这是一个朝臣都知道的秘密,懂的都懂。古往今来,很多太子跟皇帝关系都不咋样,最后往往尴尬的落幕。可是乾隆这个“好圣孙”就没受过什么苦,爷爷喜欢他,爸爸看中他,储君的位置坐得特别稳。而且雍正也不是什么长寿皇帝,不至于让乾隆当三十年太子。雍正一死,二十五岁的乾隆就继位了,正值壮年。所以,乾隆是个幸运s,基本上没踩坑。无数太子看了都要流下羡慕的眼泪。而且清朝皇室对皇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据说皇子们天不亮就要起床读书,一直读到下午。所以乾隆读了很多书,肚子里藏了很多典故,感觉自己肚子里墨水非常多。乾隆:“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优渥顺遂又尊贵的生活为乾隆的性格埋下伏笔——他非常自恋。】———别的太子有没有流泪,太子刘据不知道,但他自己是真的流泪了。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生母是卫子夫,拿的剧本比乾隆还好,简直贵不可言。乾隆出生的时候,雍正还没当皇上呢。可是汉武帝刘彻比雍正长寿多了。太子刘据发愁,父皇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眼看着还能活好几十年。可他已经三十多岁了,这天下岂有三十多岁的太子?唉,当太子难,当千古一帝的太子更难。————朱元璋若有所思,古青青的话落在他的耳里,很不中听啊。咋啦?皇帝还不能活长一点?非要早死给儿子腾位置?他可一点都不同意!这时,他猛然想到了太子刘据那尴尬的结局,心里于是泛起嘀咕,朱标不会也有这种念头吧?他摇摇头将这个想法甩出去,他的儿子他清楚,打死他也不会造-反。不过朱元璋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安抚,他给朱标赏赐了宝剑:“这是北边进贡来的好东西,咱自己都不舍得用,都给你了。所以该给你的都会给,你知道不?”朱标性格纯善,从来没有造-反的想法,不过他人也不傻,听出了朱元璋的画外音。他连忙点头答应。“这就对了。”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朱标就是他心目中的继承人,没有之一。虽然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到了中年,但再熬一熬嘛,总能熬出头的。老天不可能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吧?————【当皇帝之前,乾隆没受过什么苦,当皇帝之后更是顺风顺水,自恋的程度越来越重。这种性格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皇帝,乾隆的爱好非常健康。他说:“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闲着没事干就写诗,把一肚子的墨水全部融进诗里。在写诗这方面,他依旧自恋,经常碰瓷诗坛大v。他点评这些大v的诗文,还把自己的点评收进了《四库全书》。其中有一位大v就是杜甫。“杜诗于我有何缘,每一见之不忍舍。”“平生结习最于诗,老杜真堪作我师。”他特别喜欢杜甫的诗,觉得自己写诗的本事都是跟杜甫学的。众所周知,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以诗记载历史,价值非常高。乾隆曾经说自己的诗:“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事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莫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乾隆把山川名胜和风土民俗都写进诗里,希望自己的诗能作为大清的诗史。】————李白:“杜子美,这位皇帝跟你学写诗呢。看来将来你连皇室都一网打尽,果然是一代诗圣啊。”杜甫脸都有些红了,是被臊得:“别取笑我了。”他听到乾隆跟着自己学诗,有些受宠若惊,自己居然有一个皇帝徒弟呢。对古代文人来说,帝王师就是最高的荣誉。他好奇不已,不知道这“徒弟”学得怎么样啊?李白:“话说回来,这天幕说乾隆自恋,这个词挺有意思,听起来不像是夸人。”杜甫选择给徒弟说话:“ 嗨,哪个文人不狂?太白兄难道不狂吗?越自恋,说不定写得越好。”——【除了杜甫,乾隆还很喜欢苏轼,经常和苏轼唱和。乾隆给最爱的妻子也就写了一百多首,却给苏轼写了七十三首。其中有一句是“余杭此去读奇作,缀辞拙速吾犹堪。”他觉得自己写给苏轼的诗很好,完全能跟苏轼唱和。】【乾隆晚年的时候还说:“我这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可以抵得上全唐诗了,也算是艺林佳话吧?”艺林佳话不清楚,但他如今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诗人!】一句“学生最喜欢的诗人”,无数个平行世界炸了。这是李白和杜甫都没得到的荣誉啊!这乾隆居然不亚于诗仙和诗圣,真厉害!无数文人百姓的好奇心都被调动到了极点。他们交头接耳:“一个人写了四万多首,还写得这么不错,哎哟,这个皇帝真了不得。”“乾隆皇帝跟苏轼的唱和真是文坛佳话。”“听说他生辰八字不错,恐怕不仅是紫薇帝星转世,还是文曲星转世!”——曹操望着自己的儿子曹丕,指指点点:“丕儿,人家是皇上,写诗都写得这么好,你文采不如子建,更应该勤勉才对。”“赶紧学乾隆这么努力作诗,好不好?”曹操虽然是宦官之后,还是武将,却非常在意文采。他经常举办宴会,让儿子吟诗作赋。这些儿子中,曹植文采最好,最让他长脸。曹丕性格阴沉,处事更加圆滑,但是文采差了一点。曹操对此非常遗憾。曹丕闷声不言,默默点头。处在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